民間借貸需防范“套路”營銷行為(民間貸款套路介紹)中國銀行北京安全
2022-09-20
打著金融業務名義、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假借民間借貸之名的套路貸以及非法集資等問題被高度關注,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嚴厲打擊的違法犯罪行為。在此提醒新市民朋友注意防范此類侵害金融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財產安全權的“套路”行為。
在貸款營銷中,要警惕類似“套路貸”的營銷宣傳行為,如息費不透明,故意模糊借貸成本,不明示年化綜合資金成本、還本付息安排等。
當前,通過互聯網購買金融產品、使用金融服務已十分普遍。部分機構在互聯網頁面中暗藏各種“套路”,給消費者自主選擇設置障礙,使一些對智能設備使用不熟悉的老年消費者、對金融產品風險定價不敏感的消費者、或者缺乏理性消費觀念的消費者更容易被“套路”。
一些機構或平臺基于自身大數據資源優勢對消費者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和濫用,引導甚至操縱消費者需求,比如不顧消費者綜合授信額度、還款能力、還款來源等情況,一味地誘導消費者借貸、負債、超前消費,這種利用優勢地位不當誘導消費者的行為,一定程度上也侵害了消費者公平交易權。
套路貸、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也不斷變換馬甲,打著金融創新、金融服務等名義,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危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1、警惕隱瞞風險、模糊費用等虛假宣傳套路,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需求購買金融產品。
2、警惕過度負債風險,合理合規使用個人消費信用貸款。
3、警惕非法“代理維權”侵害,謹慎對待簽字、授權等重要環節,選擇合理合法途徑維權。
4、警惕“債事服務”等名義的詐騙侵害,正確看待、依法解決債務問題。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