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是銀行數字化轉型關鍵中信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安全建設銀行承德郵儲銀行
近期,A股42家上市銀行半年報披露完畢。從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六大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銀行回應的熱點問題看,“數字化轉型”成為高頻詞。多家上市銀行不斷強化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云計算技術的業務應用,并加快推進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為銀行數字化轉型做好科技支撐。
隨著數字技術應用和數字經濟深入發展,傳統商業銀行的競爭環境隨之進行了新升級,由以往單一產品服務或交易的比拼逐步演變成場景和生態的競爭,從線下攬客到網上營銷,數字化轉型成為銀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線上渠道展業的優勢更加凸顯,也促使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步伐進一步加快。
也正因如此,一些銀行把加快數字化轉型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如交通銀行將在場景金融與開放銀行的建設中發力,致力于解決傳統營銷方式獲客成本高、效率低、黏性弱的問題,這也正是該行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再如,工商銀行推出了“數字工行(D-ICBC)”集團品牌,對此,該行將重點在幾方面發力,其中包括不斷提升關鍵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加強技術攻關和技術平臺建設,增強科技對業務的賦能;深入推進業務與科技融合創新機制,深化組織架構改革,提升科技研發應用能力。
毋庸置疑,不管銀行采取什么樣的辦法和舉措推進數字化轉型,都離不開金融科技人才的支撐。應該說,在銀行數字化轉型中,金融科技創新人才正成為各行比拼實力的關鍵性因素,決定著銀行的競爭力。對此,監管部門也加強指導,今年1月,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提出,扎實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亦提出,大力引進和培養數字化人才。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不少銀行存在金融科技人才人員不足、人數占比低的問題。從各行披露的信息看,2021年末,工商銀行金融科技人員達3.5萬人,占全行員工的8.1%;建設銀行金融科技人員數量為15121人,占集團人數的4.03%;中信銀行科技人數為4180人,占員工總數的7.58%;光大銀行科技人數達2598人,占員工總數的5.69%等。而對于其他中小銀行來說,科技人才缺乏的問題更為突出,因而制約了銀行轉型發展。
基于此,各行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時,更加注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不過也必須清醒認識到,目前銀行在科技人才的招錄上往往是“招不來”或是“留不住”。在招聘方面,一些有信息科技背景的畢業生更加青睞科研機構、互聯網機構、創業企業等,這些機構或企業的薪酬待遇和職業發展前景要優于銀行。而從能否留住人的環節看,由于銀行的傳統優勢資源仍集中在信貸部門,有的科技人員認為,自身畢竟不是金融專業,數年后容易遭遇職業發展“天花板”,因此往往會趁年輕轉投他處。
科技人才是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關鍵,不僅關系到銀行轉型能否成功及速度快慢,更關系今后的穩健發展。既然如此,那么就要高度重視加強金融科技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做到既要向外廣招人才,又要注重內部培養人才,既要留住科技人才,又要使用好科技人才。一方面,要積極引入科技人才,提高銀行業務數字化水平和金融生態經營能力,同時更要注重培養金融、科技、數據復合型人才,重點關注數據治理、架構設計、模型算法、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專業領域。各行可通過加強與高校合作的方式,培養符合數字化轉型發展需要的科技和金融復合型人才,以滿足銀行業務、客戶經營、風險管理、場景運營、銀行治理、銀行科技以及數據基礎等數字化轉型需要。
另一方面,要通過薪酬等激勵措施來吸引并留住金融科技人才。《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指出,鼓勵選聘具有科技背景的專業人才進入董事會或高級管理層。強化對領軍人才和核心專家的激勵措施。提高金融科技人才薪酬待遇,給金融科技人才的成長創造更多公平的機會,讓科技人才進入董事會或高管層,有助于留住科技人才,提高銀行經營管理決策的科學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進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推動銀行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滿足人民群眾需要。
(作者單位:承德銀保監分局)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