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星:穩大盤關鍵在于穩預期主席貸款
8月20日,由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舉辦的“2022夏季峰會——金融助力穩增長與財富管理高質量發展”在京召開。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指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關鍵在于穩定預期、提振信心,同時要注重短期擴大有效需求和中長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
為進一步提高我國金融政策的精準性、有效性,王兆星提出五點建議:
第一,進一步擴大開發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擴大政策性、開發性金融的資金投放,擴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要引導商業機構提供配套金融支持,促進更多的社會資金和商業資金跟進投資。同時,開發性、政策性工具要以市場化的方式來運用,最大限度提升使用效率。
第二,精準覆蓋新市民的金融需求,促進社會消費穩定增長。大部分新市民消費需求比較旺盛,如果得到有力的金融支持,對經濟穩定和消費增長有積極意義。金融機構應不斷創新金融產品,擴大服務和供給,優化基礎金融服務,增強新市民的獲得感、穩定感,增強他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第三,要加強對有效投資特別是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我國目前正處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階段,投資的潛力、投資的需求、投資的空間非常巨大。有效投資對我國當前經濟恢復發展有關鍵性作用,特別是對科技創新的投資,可以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提高產業競爭力,金融機構要積極創新投融資機制,為擴大有效投資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第四,要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王兆星談到,今年1-7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6.4%,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7%,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再創新低。因為房地產市場具有連帶作用,王兆星建議,穩住當前經濟大盤,就有必要穩住房地產市場,不能出現“大起”,也要防止“大落”的風險。金融機構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的前提下,滿足受困房企合理融資需求,保持對房地產企業正常貸款。針對居民購房意愿下降和市場觀望情緒,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更好地滿足剛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要不斷創新和豐富房地產金融政策的相關工具。
第五,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國內經濟下行會導致信用環境惡化,經濟形勢嚴峻,更多的金融風險也可能會水落石出。要全面分析研判經濟波動、經濟周期及宏觀經濟政策對金融風險的影響,及時采取控制和預防措施,妥善應對不良資產反彈,防范高風險“影子銀行”反彈回潮,強化監管,嚴防資金脫實向虛,嚴厲打擊逃廢債行為和各類違法違規的金融活動,維護區域信用環境和金融秩序。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