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1日,甲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本題下稱甲公司)以2300萬元購入乙股份有限公
2001年1月1日,甲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本題下稱甲公司)以2300萬元購入乙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本題下稱已公司)70%的股權(不考慮相關稅費)。購人當日,乙公司的股東權益總額為3000萬元,其中股本為1000萬元,資本公積為2000萬元。甲公司對購入的乙公司股權作為長期投資,相關的應攤銷股權投資差額按10年平均攤銷。甲公司和乙公司均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按凈利潤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2001年至2003年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如下:
(1)2001年6月30日,甲公司以688萬元的價格從乙公司購入一臺管理用設備;該設備于當日收到并投入使用。該設備在乙公司的原價為7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已使用2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已計提折舊14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甲公司預計該設備尚可使用8年,預計凈殘值為零,仍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2001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銷售A產品100臺,每臺售價5萬元,價款已收存銀行。A產品每臺成本3萬元,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01年,乙公司從甲公司購人的A產品對外售出40臺,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貨。
2001年末,乙公司進行存貨檢查時發現,因市價下跌,庫存A產品的可變現凈值下降至280萬元。乙公司按單個存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在結轉銷售成本時結轉。
2001年度,乙公司實現凈利潤300萬元。
(2)2002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銷售B產品50臺,每臺售價8萬元,價款已收存銀行。B產品每臺成本6萬元,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02年,乙公司對外售出A產品30臺,B產品40臺,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貨。
2002年末,乙公司進行存貨檢查時發現,因市價持續下跌,庫存A產品和B產品可變現凈值分別下降至100萬元和40萬元。
2002年度,乙公司實現凈利潤320萬元。
(3)2003年3月20日,甲公司將從乙公司購入的管理用設備以650萬元的價格對外出售,同時發生清理費用20萬元。
2003年,乙公司將從甲公司購人的B產品全部對外售出,購入的A產品對外售出15臺,其余A產品15臺形成期末存貨。
2003年末,乙公司進行存貨檢查時發現,因市價回升,庫存A產品的可變現凈值上升至80萬元。
2003年度,乙公司實現凈利潤400萬元。
其他有關資料如下:
(1)除乙公司外,甲公司沒有其他納人合并范圍的子公司;
(2)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的產品銷售價格均為不含增值稅額的公允價格;
(3)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未發生除上述內部存貨交易和固定資產交易之外的內部交易;
(4)乙公司除實現凈利潤外,無影響所有者權益變動的交易或事項;
(5)以上交易或事項均具有重大影響。
要求:
計算上述內部交易或事項的抵銷對甲公司2001年至2003年合并工作底稿中“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管理費用”、“營業外收人”、“存貨”、“存貨跌價準備”和“合并價差”項目的影響金額,并將結果填入答題卷第14頁給定的“內部交易或事項的抵銷對甲公司2001年至2003年合并工作底稿中相關項目影響額”中(導致會計報表項目金額減少的用“-”號表示;無需在答題卷上編制合并抵銷分錄)。
正確答案:(資產負債表項目為年末數,利潤表項目為全年累計數,金額單位:萬元) 報表項目2001年2002年2003年 主營業務收入-500-400—0 主營業務成本-380-440-50 管理費用-28-66—66 營業外收入-128—0—100 存貨-120-80-50 存貨跌價準備-20-70—0 合并價差—180—160—140 附:參考會計處理 (1)2001年抵銷分錄 借:股本1000資本公積2000盈余公積45(300×15%) 未分配利潤255(3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