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本解釋編修制訂。 清 曾國藩 《復(fù)劉霞仙中丞書》:“ 國藩 於昏、喪、祭三禮,亦頗思損益 涑水 《書儀》, 紫陽 《家禮》,纂訂一編,以為宗族鄉(xiāng)黨行習(xí)之本。”[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撰述。 唐 韓愈 《進(jìn)學(xué)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元。”[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繼承。《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jì)二》:“朕以纂襲之初,含容是務(wù),父既寬於后命,子宜示於特恩,并停見任。”[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纂集增補。 清 龔自珍 《上國史館總裁提調(diào)總纂書》:“按 巴爾虎 舊牧,當(dāng)在 尼布楚 、 雅克薩 城之間……宜檄理藩院行文 黑龍江 將軍,將其頭目遷徙年月部落界,移送到館,本館以圣訓(xùn)、《方略[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繼嗣后裔。 北周 庾信 《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發(fā)源纂胄,葉派枝分,開國承家,珠聯(lián)璧合。”[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編集。《明史·神宗紀(jì)一》:“丙申,始命日講官分直記注起居,纂緝章奏。”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七篇:“然《世説》文字,間或與 裴 郭 二家書所記相同,殆亦猶《幽明録》、《宣驗記》然,乃纂緝[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繼承統(tǒng)緒。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圣明纂緒,宗社乂安。”[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