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本解釋躊躇;猶豫。《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門客故意再三解勸,強他拿去,公子蹴躇不安,惟恐他不受。”[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見“ 蹴踏 ”。[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亦作“蹵蹵然”。心神不安貌。《莊子·天運》:“ 子貢 蹵蹵然立不安。” 成玄英 疏:“蹵蹵,驚悚貌也……心形驚悚,失其所謂,故蹵蹵然,形容雖立,心神不安。”[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猶踩踏。《西湖游覽志馀·方外玄蹤一》引釋 守仁 《沖漠軒》詩:“撫弄 盤古 頂,蹴躡 康胡 雛。”[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亦作“蹵蹋”。見“ 蹴踏 ”。[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亦作“蹵蹈”。1.踐踏;蹂躪。 漢 張衡 《南都賦》:“皆能攫戾執猛,破堅摧剛,排揵陷扃,蹵蹈 咸陽 。” 清 湘靈子 《軒亭冤·喋血》:“黨案竟株連,痛今朝遭蹴蹈。”(2).指壓倒。 梁[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小步快行貌。 漢 蔡邕 《青衣賦》:“綺繡丹裳,躡蹈絲屝。盤跚蹴蹀,坐起昂低。”[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亦作“蹵踘”。見“ 蹴鞠 ”。[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窘迫貌。 清 葉燮 《原詩·外篇下》:“若有意逞博,搦管時翻書抽帙,搜求新事新字句,以此炫長,此貧兒稱貸營生,終非己物,徒見蹴踖耳。”恭敬貌。《孟子·公孫丑上》“ 曾西 蹵然” 漢 趙岐 [閱讀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釋◎ 蹴踏 cùtà[tread] 踐踏他騎著馬,不管路上有人躺著,就蹴踏了過去詳細解釋亦作“ 蹴蹋 ”。亦作“ 蹴蹹 ”。亦作“蹵蹋”。亦作“蹵躢”。1.踩;踏。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