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于河渭的河是什么嗎?飲于河渭的河指什么呢?
飲于河渭的河是:黃河,夸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往北去大湖喝水。還沒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而他丟棄的手杖,就化成桃林。
原文: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摘自《山海經》)
釋文:
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喝水、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拋棄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擴展資料:
1、《夸父逐日》創作背景;
《夸父逐日》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故事出自于《山海經·海外北經》。《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現代學者均認為成書并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版本復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2、《夸父逐日》鑒賞:
《夸父逐日》的主題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圖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縛以及對生命永恒的渴求。夸父較一般人更容易感受到時間對生命的壓迫,而其對死亡的恐懼感以及對生命永恒的渴求也自然要比常人強烈得多。
夸父的失敗,表明了人類不可能直接與時間抗衡。由于死亡的恐懼和永恒的誘惑過于強大,人們希望從別的渠道與時間和死亡作間接的抗爭。夸父使人類在生命—時間—生命的關系中,獲得了相對和諧與永恒。
遠古先民,通過幻想、想象與逐日等神話來表現他們對生命—時間—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類生命,強烈地向往永恒的時光。有限的個體生命,“飽嘗”時光流逝帶來的痛苦。人類為追求永恒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絕奮斗。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